大氣壓力具有隨著地表高度遞減的特性, 因此很早就被用來當作量測飛行高度的工具. 雖然後來發展出利用雷達迴波原理的雷達高度計 (Radar Altimeter, RA), 而且精確度也比較高, 但因為僅能用在距離地面 2500 英呎範圍內, 只用在落地階段的高度指示. 目前飛機上使用的高度計, 還是以氣壓式為準, 所也有時也被稱為 "氣壓高度".

不過大氣瞬息萬變, 颱風來時, 氣壓可能低到 900多毫巴, 而冬天冷高壓來時, 可能高到 1030 毫巴, 兩者量到的高度值可能差到 1000 英呎以上. 所以氣壓高度計在使用前, 都必須進行 "歸零" 的動作, 就是把當時的海平面氣壓值輸入, 作為 0 高度時的基準氣壓. 而這個 "當時的海平面氣壓值" 就稱為 QNH, 中文稱為 "高度表撥定值".

飛行員在起飛前, 或是飛行中進入一個新的航管區域, 都必須從航管人員 (或是收聽電台 - 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 ATIS) 來取得當地的 QNH, 並調整飛機上的高度計, 才能在飛行中讀取正確的飛行高度.

不過如果飛行員每飛到一地, 都要如此調整高度計, 也太麻煩了. 所以當飛行超過某一高度後, 已經沒有地面障礙物的危險時, 就統一規定都撥到 1013 毫巴 (標準大氣的海平面氣壓值, 稱為 QNE). 雖然這時高度計顯示的可能不是正確的飛行高度, 但因為已經遠離地面, 沒有撞山的危險, 而且同一區域內的所有飛機都 "錯" 得一樣. 飛機也不會因為高度的誤差而撞在一起.

使用這種方式可以大幅減輕飛行員及航管員的工作負擔. 但從使用 QNH 轉換到使用 QNE 時, 中間必須有個緩衝空間, 才能避開因 "使用 QNE 所產生的高度誤差", 所帶來的碰撞危險. 這個緩衝空間稱為 Transition Layer.

同時為了更明顯的區別兩者在使用上的差別, 稱呼上也完全不同. 在 Transition Layer 之下, 仍稱為 Altitude (高度), 單位使用英呎, 而在 Transition Layer 之上, 則稱為 Flight Level (飛航空層), 同時單位為 100 英呎. 例如:

  • Altitude 9,000 表示飛行在 9,000 英呎 (此時高度計使用 QNH 作為撥定值)
  • FL370 表示飛行在 37,000 英呎 (此時高度計使用 QNE 作為撥定值)
所以 Transition layer 的下限也被稱為 Transition Altitude (轉換高度), Layer 上限被稱為 Transition Level (轉換空層), 如下圖所示.
 
 
207003017_o.jpg
至於 Transition Layer 定在何處, 則依每個飛航情報區而不同. 以台北飛航情報區為例, Transition Altitude 定在 11,000 英呎, 而 Transition Level 定在 FL130. 在 11,000 英呎(含)以下使用 QNH 為撥定值, FL130 (含) 以上使用 QNE 作為撥定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管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